当前位置: 首页 > 心理教育 > 愧疚感,中国家庭隐形的情感操纵利器

愧疚感,中国家庭隐形的情感操纵利器

2019年05月21日 10:45:05 访问量:15206

愧疚感,中国家庭隐形的情感操纵利器

 

你的终极需求是什么?

 

有一次,我去参加一场讲座,那一期的主题是“父母陪伴孩子过程中如何避免一些无意识的伤害”。

当讨论起父母对孩子说的哪句话最伤人时,主持人冷不丁问我,你父母说过什么话,让你觉得伤害最大?

这个问题一下子难倒我了,这么多年自我成长最大的成就之一,就是把成长过程中认为的伤害释放,同样的经历再回想起来不再有受伤的感觉了。

然而,一通搜肠刮肚之后,突然发现还有一丝残留的心酸留下痕迹。我对主持人说,嗯,还有一个。我妈对我说的一句话,当时还是挺让我难受的。

当时发生了一件事,我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决定,但我妈觉得这件事很重要,气急之下说:“算了,我就当没养你这个女儿,以后老了我也不指望你养,我自己过。”听到之后,我心里很伤感,而后还有生气、愧疚、被辜负、委屈、被冤枉等复杂情绪。

这话应该很多人都听自己的父母说过吧?

接着主持人提议,不妨我们跟在座的各位做个调查,看看多少人听过自己的父母说过这样的话。

没过一会得出几乎98%的表示,他们都在不同的年纪听父母说过类似的话。

为什么那么多父母会喜欢对孩子说这句话?

事实上,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。每个人除了接受直接语言信息之外还会接受后台语言,后台语言就是那些没有直接表达,而是隐藏在字面意义背后的信息

 

在这句话中,事实上表达了几层意思:

 

“因为你的问题,所以我老了以后决定自己过”

“之所以我老了要自己过是因为你是靠不住的(这里的靠不住=不孝,没有担当,不负责任,自私……)”

“你是一个连生你养你的父母都觉得靠不住的人”

“所以归根结底,你是个无能的人

 

看似一句自怜自哀的语句,所传递的后台信息,每一层都是对对方一种更强烈的指责和否定,所以会引发听者很强烈的负面感受

然而,说这话本人的终极动机并不是为了让对方难受,核心目的是被自怜自哀、责备等层层掩盖起来,让听者没办法感受最深的诉求,这个诉求是:

 

“那样说只是想激将下你,我希望我们能相处的好一点,其实我很害怕孤单。”

 

归根结底最终极的渴望就是——我想要爱。

但在中国,几乎不会有人这么表达。中国人有个习惯,当一方期望生命中亲密的另一方给予自己更多爱的时候,通常会习惯用带着道德谴责的角度来责备对方,试图通过让对方心生愧疚然后获得想要的爱。

可他们不明白,当你试图让对方感到愧疚的时候,只会把对方推远而已。

 

让对方感觉到羞耻感,

就会让对方反省自己?

 

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过类似的话:

“我们每次吵架都是因为你不听话”

“我为你操心操的头发都白了”

“要不是因为你我也不会留在这个地方”......

这些话都会在曾经小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印记,当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时,我们内心就会有个声音响起“是不是都是因为我不好,这样的事情才会发生。”

在中国,无论是父母对孩子,还是对朋友或者其他人,人们总以为如果让对方感觉到羞耻感,就会让对方反省自己,进而让对方变得更好,大家称其为“激将法”。

事实上,这完全不符合心理学的运作原理。

自我改变是需要力量的,每一次改变都需要拿出力量破除原来旧有的习性,而罪恶感是最快扼杀力量感的东西。

越去评判或谴责他人,事实上就越剥夺了对方改变的力量。

这也是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.德鲁克和没有达成公司目标的员工沟通时最常说的话,“Im not to judge you,im to help you.”(我不是来评判你的,我是来支持你的)

因为德鲁克非常清楚,当对方感受到被评判到时候,改变的力量就丧失了。

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明白,当你想要让一个人变得更好时,最不要做的就是让他有罪疚感,只要支持TA,陪伴TA,就是最强大的力量。

 

 

编辑:付山珊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苏ICP备2022033807号-1 地址:徐州市鼓楼区民主北路59号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